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承办的惠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在学校报告厅举行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北京市教委生涯教育项目首席专家林永和进行点评并作专题报告
“如果职业价值观有重量,你会如何为它排序?”在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承办的惠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第四共同体教学研讨会上,学生们通过一场名为《令我心动的Offer》的游戏,展开了一场严肃而有趣的自我探索。这不仅是课堂,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预演。
2025年9月25日,由惠济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第四共同体主办、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承办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共同体成员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思政引领下的生涯教育创新实践。
活动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党委书记陈立新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她将本次研讨会喻为一场教育的“双向奔赴”,为不同学段教师构建了面对面、心连心的交流平台,共同谋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大计。陈立新表示,期待通过深度研讨,碰撞出思政教育与生涯规划融合创新的智慧火花,为夯实育人根基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讨会分为各学段经验分享、生涯规划示范课和专家点评指导三个环节。从惠济区锦艺实验小学的“梦想播种”,到郑州市第六十中学的“目标探索”,再到郑州财经学院的“就业衔接”,各学段案例分享勾勒出生涯教育的完整链条。郑州市第十二中学的高中阶段实践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其“笃行”与“反哺”的经验,既为小学、初中提供了目标参考,也为大学输送了更具规划意识的基础教育经验。
“请根据职业特点,选择站立或坐下!”谢盈盈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便在欢笑中迅速做出反应。在示范课环节,来自郑州市第十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师谢盈盈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堂课摒弃了枯燥的说教,以“职业特点站坐游戏”“15项职业价值观排序与具体化”“心动互访”等互动环节层层推进。学生们在辩论与分享中,逐步厘清“高薪”“稳定”“成就感”“社会贡献”在心中的分量。有学生在课后感慨:“今天的取舍是为了明天更坚定的选择。这堂课让我离‘我想成为谁’的答案更近了一步。”老师们一致认为,《令我心动的Offer》这堂示范课让学生在游戏中触碰真实的“职业价值观”,彻底打破了人们对生涯规划课的刻板印象。
研讨会特邀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北京市教委生涯教育项目首席专家林永和进行点评并作专题报告。林永和教授高度评价惠济区在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推进生涯教育的扎实探索,特别赞赏各学段紧密衔接、顶层设计科学的做法。他强调,生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学段衔接、各有侧重”,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协同联动”,推动教育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最终实现“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目标。在《生涯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意义与实践》专题报告中,林永和教授结合北京等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阐释了生涯教育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并就各学段如何精准把握教育重点、提升实效性提出了专业建议。
作为河南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首批试点学校,郑州市第十二中学依托河南省常瑞芳名班主任工作室,积极推进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化建设与本土化实践。郑州市第十二中学教务副主任钮亚军在会上分享的“思政引领生涯,生涯反哺思政”育人模式,系统阐述了如何构建“思政—生涯”双螺旋育人生态,从而将宏大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引导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现实路径。该模式通过“课程—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十二中方案”,确保生涯教育贯穿高中三年全程,而非毕业前的临时应对,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主线。郑州市第十二中学以坚定的教育使命和创新实践表明,生涯教育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规划指导,更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过程。
一场研讨会,一堂公开课,一套育人体系。此次活动不仅是惠济区第四共同体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也是全学段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从小学“播种梦想”到大学“衔接就业”,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活动,从师资培养到家校协同,各学校以生涯规划为纽带,共同绘就了“思政引领、学段联动、全员参与”的育人新图景。未来,共同体各校将继续携手前行,汇聚“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五大育人力量,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与幸福人生奠基。
郑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培训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巩义市召开
郑州航空港区韩佐小学开展“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郑州航空港区韩佐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进校园安全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