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入企码”试点地区入企检查频次缩减30%以上,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超20%;
9月26日,四川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专项治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批正反面典型案例,向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展示四川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的积极态度和具体成效。
今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必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众所周知,发展环境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保障。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聚焦民营经营主体重点关切,部署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五个专项治理”,下决心破解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实打实解决好企业的困难问题,让广大民营企业放心经营、安心发展。
发布会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明騄介绍了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五个专项治理”的总体情况。
在治理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方面,四川全面梳理排查现行有效的各类涉市场准入政策文件646项,修订、废止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文件28项。创新实施招标投标“1+N”综合改革,持续破除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开展政府采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编制发布《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采购人主体责任清单(2025年版)》,进一步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
在治理拖欠企业账款方面,制定清欠行动工作方案,将清欠工作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统筹推动,研究制定财政金融支持清欠政策措施,加大拖欠重点产业链企业、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账款清偿力度,加快清偿涉及企业多、覆盖面广、被拖欠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弱的小额账款,持续做好投诉线索办理,有效推动政府拖欠企业特别是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偿。截至目前,办结国、省拖欠企业账款投诉平台线亿元。
在治理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方面,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灵活适用“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方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机制改革,今年1-8月,当事人从提交诉状到拿到线天。严厉打击利用涉企舆情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行为,侦办“马边彝族自治县大部分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泸州某公司诈骗致几十名员工每人损失几十万”等涉企网络谣言,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在治理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方面,聚焦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管理3个重点领域,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整治和收费清理。依托省增信平台,搭建全省统一的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模块;开展金融领域非法中介乱象治理,排查线个。
在治理涉企执法检查方面,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亮码入企”,在绵阳、攀枝花、眉山试点推行“天府入企码”,试点地区入企检查频次缩减30%以上,非现场检查量占比提升超20%,实现了行政检查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有效解决了随意检查、重复检查、运动式检查等问题。
正面典型案例是:南充市大力推行工程项目“暗标盲评+”,强化对评标活动自由裁量权的监管约束,持续优化公平公正招投标市场环境;乐山住建打出“源头蓄水、精准拆弹、快办快付”清欠组合拳,解绑市场主体激活项目工程;四川法院创新开展“案件审理期间-纠纷在院时间”双向考评机制改革,助推涉企纠纷高效实质化解;广元市加强司法保护与行政机关履职协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协同联动、高效便捷;省市场监管局创新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因素积分制规则,推动裁量“有尺”处罚“有度”;眉山市创新开展“综合查一次”,全力破解“检查扰企”顽疾。
反面典型案例是:会理市陈家湾1.84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检设备采购项目招标文件指定检测机构;青神县交通运输局未按约定履行特许经营协议;资阳市政府办原二级调研员许某某为特定企业谋取不当竞争优势;经济和信息化厅原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周某某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谋取私利;华蓥市水务局不依法行政处罚。